按照放置位置分类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 通常人工晶体*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按照手术切口大小分类
硬质人工晶体:一般质地偏硬、无弹性,直径一般为5.5—6毫米,那么要将其植入眼内,就需要一个6毫米的手术切口,切口相对较大、术后反应较重。
可折叠人工晶体:随着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展与普及,为了把人工晶体自很小切口植入,于1984年人们设计制造了可以折叠或卷曲的晶体,多年来才得以应用并不断改进。
按照功能分类
多焦点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分为折射型和衍射型两种。
折射型概念比较简单,多为双凸透镜,前表面3-1879个不同屈光度折射区,不同区域负责远焦点或者近焦点成像,成像依赖于瞳孔大小,成像质量受瞳孔大小和人工晶状体偏位影响比较大。此类晶体的代表如AMO的ReZoom。
衍射型的光学面采取阶梯渐进衍射技术,在2561个同心圆中呈现阶梯状的设计,其高度在0.3-1.2微米之间,阶梯宽度也以同样的规律递减,外周区域则为折射区。阶梯渐进式衍射结构与周边折射区相融合,使得随着瞳孔增大,光能的分布逐渐偏重于远距离焦点。由于采取对光能进行了重新分布,不可避免的造成视觉质量的下降及视觉困扰(眩光、晕轮)的发生。此类晶体的代表如Alcon的ReSTOR。
可调节人工晶体: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对高质量功能性视力要求的提高,改善白内障术后眼的调节功能也成为如今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依据人眼调节原理而设计的,能够同时提供较好远、近视力的可调节人工晶体AIOL应运而生,生理基础调节是指眼球依靠睫状肌的收缩能力将任一距离的物体在视网膜清晰成像的能力,在年轻人,有晶状体眼调节是通过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中央部厚度增加,晶状体屈光度改变来完成的。AIOL的设计采取了位移调节、形变调节等类似人类晶状体的调节原理。以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美国Lenstec公司的Tetraflex(福来视)可调节人工晶体为代表,该晶体采取了闭合式5度四触角襻,利用睫状肌收缩和玻璃体运动,接受不同囊袋大小力量,晶体侧面呈现拱形,并且光学部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完成调节。此外,生物相容性佳、无晕轮或眩光、推注器植入等也是该晶体具备的优势。
非球面人工晶体:非球面IOL有着减少术后球面像差的作用,理论上能够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和视觉功能,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设计理念的非球面IOL层出不穷。植入非球面IOL,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对比敏感度,避免了术后眩光、光晕和夜间视力下降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使IOL眼更加接近生理状态,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质量。其中以通过美国FDA认证的SOFTEC HD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体为代表,该晶体可以说是目前zui的非球面人工晶体,zui小递增幅度为0.25D,不仅如此,它的零球差设计适用人群更加普遍,并且不会改变原有的像差。